《毫无意义的工作 / Bullshit Jobs: A Theory》

一篇读书笔记。

现代人的身上存在一种关于工作的矛盾感:一方面人们的尊严和价值观与工作牢牢挂钩,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可以通过工作以外的东西定义自己。

作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相当多的狗屁工作(Bullshit Job)。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其给出的定义是:

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要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


看到这样的定义,我们可能会以为这些岗位只出现在政府的公共部门,但其实不然,它们也同样出现在大型企业里。作者收集了上百个真实案例后,将狗屁工作分成五大类别,分别是:

  • 随从 / flunky:存在的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是衬托另一个人的重要性,让这个人看起来很重要或者让这个人感到自己很重要。比如看门人 / 接待员。
  • 打手 / goon:非传统意义上的打手,而泛指那些有一定进攻性(未必是武力上的)岗位,「存在的根本原因仅仅是有人花钱让其存在」,核心是「攻击性」和「欺骗性」。
  • 拼接修补者 / duct taper:拼接修补者的岗位完全是为了应对组织的某个故障或缺陷而存在的。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处理其他人工作中遗留的空白地带或者烂摊子。
  • 打钩者 / box ticker:这类工作者存在的全部意义或者绝大部分意义就在于,雇用他们的组织可以对外声称,他们正在做某件他们其实没有做的事情。
  • 分派者 / taskmaster:给他人派活儿或创造一些狗屁工作派给别人。

(作者在介绍完每种类别后还引用了许多很有趣的例子,不在此赘述。)

当然,这种分类方式中的五类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而不包含所有的狗屁工作,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也很可能包含这里面的多种。


狗屁工作给人带来的精神伤害是巨大的,这种痛苦源自工作中的虚伪和无目标感。为什么这些会让人如此痛苦?

首先是关于人类做事的动机。作者提到

早在1901年,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格鲁斯就发现,婴儿在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可预测的影响时,会表现得异常开心。而这种影响是什么,以及对婴儿是否有益,都跟这份开心毫无关联。……在他看来,快感就是为了行使权力而行使权力。

假装自己是有用的,假装这个岗位是有用的。这种先让你产生自己有用的错觉,然后再被全然否定的经历,不仅仅是对自尊感的摧毁,还直接动摇了自我意识的根基。

其次是关于时间的道德。在工作时间内一直工作,这是老板们希望发生的事情,也是某种现代专属的道德,是反人性的。为了对抗它,很多人只能在工作时间里假装工作。事实上,现代的这种出卖时间的工作方式和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作者提到:

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人们都认为正常的工作模式就是有规律地一阵猛干,然后休息,恢复之后进入新一轮猛干。

不仅是工作,那时人类对时间的观念都与现代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对时间都没什么概念。在古希腊或古罗马,制陶工人只出售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时间。和出售时间类似的情况几乎只发生在奴隶身上。努尔人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他们的生活参照系是他们日常的活动本身,即「时间并不是衡量工作的坐标,因为工作本身就是坐标」。直到时钟和钟表走入家家户户,人们才开始将时间视为坐标和一种资产,人们才开始使用「花费」「浪费」「节约」「耽误」这些词汇搭配它。于是,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使用开始和道德相关,这是一场道德变革。

狗屁工作带给人的精神暴力还不止是「不开心」。人们会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没有改变任何事情,或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自己的位置,人们都常常为此感到不知所措——「心理学家有时候称这种处境为“脚本缺失”」。另外,狗屁工作通常极大地消耗人的精力,进而扼杀人的创造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狗屁工作?从理论上来说,无意义的工作岗位和资本主义的逐利天性是相背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个现象都被大家忽略了?作者认为:

这个现象的部分原因就是大家从根本上拒绝相信资本主义具备造成此种结果的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展出了一套谈论工作本质之变革的话语体系。

我们可以根据职业所在的产业(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对职业进行划分。我们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事实也如此。什么是服务业?我们通常会首先想到餐馆的服务员、理发师、售货员等等,但这些岗位的劳动力占比其实非常稳定。那么增多的是哪些岗位呢?其实是行政人员、顾问、办事员、会计、信息技术专业人士等。所谓的「服务业」中真正在增加的正是这批人,而且从20世纪50年代起,增速堪称惊人。

这其中首先有政府的因素。必须承认,社会工程确实会有。一些社会中,全民就业的政策指导下会导致各种无用岗位自上而下有意识地、刻意地被创建。其次,即使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是以全民就业的理想为前提的。在「更多就业」「创造就业」这些口号中,从来没有要求增加有意义的岗位。最后,还存在有意识的公共政策层面。统治阶级需要维持这些无用岗位。一个制度的改革可能会最终导致社会上减少数以百万计的岗位——即使这项改革会明显提升效率。

而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作者指出:

……因为管理主义的背后就是封建主义本身:这种新式封建主义充分伪装了自己,用管理主义作为遮挡,藏于其间;财富和地位的分配已不再依据经济,而是依据政治因素。

……在任何以占有和分配商品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体制中,非常多人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整个系统中来回传送各种资源,而不是真正去创造、推进或维修这些商品,这一庞大的群体往往会将自己分成非常多的等级。


那么,为什么整个社会似乎这个状况无动于衷呢?

首先,我们对工作价值的判断往往是模糊的。我们在说「价值 / value」的时候常常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评价,而说「价值观 / values」的时候则是另一些意义上的评价——它们通常无法被量化。企业的利润是容易被计算出来的,而其他的,比如「社会价值」,则常被忽略——而这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很重要。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是由众多仆从工作构成的大型体系。这里说的仆从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奴隶,事实上低级别封建主也是高级别封建主的仆从。从现代视角上看,做仆从就是一份领工资的工作。然后人类又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规矩」。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又对「工作」和「劳动」进行了诸多美化,赋予其神圣的意义。

作者指出,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劳动的价值也在从「生产」转向了「消费」,「象征地位的不再是生产力,而是购买力」。而作者认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之前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存在瑕疵的:「生产」被过分关注了。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并没有那么大比例的人在从事「生产」,更多人在做的是所谓「非生产工作的」的「照料工作」——「女仆、擦鞋匠、清洁工、厨师、护士、司机、教师、妓女、看门人、小贩、地铁售票员」。照料工作总体上被看作面向他人的工作,并且通常包含解释、移情和理解。但所有的移情、所有的设身处地都是单方面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它变成了工作。作为商品的照料工作的关键并不在于有人在“照料”,而在于其他人“不在照料”。工作的对象,那些购买「仆从服务」的人是不需要付出这些情绪劳动的。这反过来也使得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变成了最会察言观色的一群人。「照料」的价值是无法量化和常被忽略的,却是非常重要的。

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和他人是联系的,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在有意识地照顾他们。这种照顾的关系通常要求我们在大体上维护这个世界的原貌——这也意味着,即使我们很讨厌所处的制度,但出于对「他/她/它者」的爱,我们还是会维持这个的制度结构。

于是,回到为什么狗屁工作会激增,作者指出:

今日狗屁工作激增,主要原因在于掌控富裕经济体(同时也在逐渐掌控非富裕经济体)的管理主义封建制度的独特性。


在最后一章,作者尝试讨论解决这种状况的思路,他认为,许多的方案最后都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一大堆狗屁工作,许多的福利政策到最后更是会带来预期之外的反效果,作者认为应当让每个人自己来决定自己做什么来造福人类。在全书的最后,作者说:

大部分人都喜欢在抽象层面谈论自由,甚至声称自由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值得所有人去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自由的生活具体意味着什么。


Reference

Contents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